湛河区“餐桌经济”成为富民主力
来 源:河南日报
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3日电
平顶山市湛河区坚持练科技功,打绿色牌,走特色路,使“餐桌经济“充满生机和活力,既丰富了市民的餐桌,又鼓起了农民的口袋。据统计,该区菜、蛋、奶等时鲜副食品供应总量已占平顶山市的70%以上,“餐桌经济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3年上升31个百分点,对农民收入的贡献额达65%。
以“服务城市、致富农民”为出发点,湛河区把建好副食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,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,用新科技发展副食品生产。他们从省农科院、省农大聘请著名专家做顾问,高薪聘请3名农技师长年驻村指导,并开通了农、菜、牧三条服务热线,建立了70多个基层专业协会,形成了省、区、乡、村四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,加速了技术成果的引进消化。健全的技术依托使农业有了可靠的效益保证,大大加快了“餐桌经济”的发展步伐。
湛河区还积极实施“绿色工程”,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和优质畜禽,逐步与国际农产品接轨。目前全区已形成2个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,1个市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,每年向市场供应“绿色蔬菜”3000多万公斤。
湛河区还根据市场需求,突出特色,重点从生产鲜、细、嫩品种上下功夫。萝卜、白菜、葱三样大路菜在蔬菜产品中的比重由过去的80%降到不足20%,取而代之的是食用仙人掌、球茎茴香等30多个适应不同时令的种植新品种,使市民餐桌一年四季不乏“地头鲜”。波尔山羊、黑山羊、皮特兰猪等十几个畜禽新品种陆续落户湛河区。该区还与美国亚卫公司合作成立了家畜种精站,计划用3—5年时间全部淘汰家畜的土杂品种。(作
者:袁新学)
中国食用仙人掌网
[2003-04-04]
|